工作勞動過程的心理感受

#臺灣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問卷調查

關於勞動環境的產業問卷(滿意度調查)

https://forms.gle/mE7D6kAL5oghnVk37

新聞組│Shine Thorns

這一篇,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工作勞動過程的心理感受。

我們空間產業的重點目標是要讓環境變得更舒適,而實現的要素不可缺乏的是每個勞工的體力勞動和知識勞動。為了要讓環境更加舒適安全,我們當然應該要考量人、更多的人,譬如無障礙設計和通用設計。空間的使用者是人,讓這件事實現的勞動者也是人,而我們身而為人,「人即是目的」這麽重要的事情,你怎麼可能會忽略掉呢?工作是人在做,所以考量人的心理層面問題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每當我們面對老闆他接案的焦慮、或是面對業主他們的問題,乍看之下、他們的資訊都是以成果論為導向、似乎不太重視過程。雖然可能因為方案變更或是溝通前後不一而造成工作過量,但從某些角度來看的確會改善工作內容。可是我們卻又往往在真實會議中發現這些指示或資訊老是讓事情變得更複雜,造成彼此的衝突和矛盾。而仔細思考後會發現,或許是因為某一些資方和勞方在對待對方的態度上本身就隱藏著歧見。

現在不再是古時候那種階級社會,我們說「交由勞工做」,很可能指的是交給知識分子的員工去安排和處理,而不再是傳統舊制那種吩咐給奴隸長工去勞動的態度。如果彼此沒有尊重,只怕不論勞方和資方如何對話都無法有共同參與製作的文本概念被整合出來。你知道我們應該要讓別人注意到哪些事情嗎?

從小到大,其實我們累積很多複雜的原理知識好來培養技能。我們之所以能一再學習新事物,是以前在學的基礎知識讓我們有能力快速上手。這應該和工作經歷分開來計算起薪的價值,而不是指控說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就沒有工作能力。某些老闆在薪水待遇的考量中,竟然只從畢業後的經驗才開始算,或只會從最低薪資起價、完全不看專科生本身所具備的價值,這對於受過完整訓練的本科生和技職體系出來的學生真的非常不友善,會有一種不管到哪個階段都必須重新開始的感覺。

如果工作的知識不再那麼封閉,每個人都知道一些理論基礎的資訊,而且知道怎麼講,那當然能很快地把工作談好。許多好作品之所以可以快速完成,是因為有好的「軟體工具」,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別人有什麼東西、做到什麼程度、以及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有些是可以被普及的資訊,如果能共享知識、讓更多人了解,就可以讓公司得到更多的進步和發展。也可以因為資訊普及的關係,讓大家都可以做到更多事情,才能造就全體人類的共同進步,阻止更多的落差產生。

雖然空間產業原本應該是要讓人過得更加舒適和安全,但現實卻不全然如此;為了讓人感覺更舒適和安全,產業中一直都有人發明好用的工具。但就算發明出更好的軟硬體工具,工具的快速變遷卻讓工作程序變得越加複雜,所需要的工作技巧也需要經常變更。在日常工作下,過程中不只是要承受這種學習知識的勞動壓力,還要承受放棄原本習得的能力。社會快速進步的這種現象,不只會讓人感到雀躍興奮、也會讓人心累無奈;一直不斷學習去適應新技能、舊技能一再被取代的不安感,諸如此類的心理疲乏其實都應該要被一般大眾注意到。

當其他行業依然用同三招打天下的時候,空間產業就算有十八般武藝也不夠。只有充分考慮到這些心理要素,才能讓員工在產業環境上得以長久運作、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當然,實際的時間和成本的估算都是必要的;員工們似乎早已被設定好該做的事、而且單一員工也僅僅只是公司其中一顆不起眼的小螺絲。我們在某些時候都會產生類似的失落感,如果還期待要讓自己感覺是個人,擁有尊嚴和獨立價值,也許可以彌補來的就只剩薪資了。

空間產業不只是其他產業的橋樑,也將其他產業的更新給組合起來。

除了工作內容更新,勞動過程也需要更新。進步會帶來累,而我們相信,應該用更好的報酬來回應,而且也能藉此統計和計算出人類發展指數。

  • 更好、更聰明,可以在時間內完成更多。
  • 更好,更精緻的,或是考慮更周到的內容。
  • 這樣,才是人類的進步!

最上方的滿意度問卷不用再滑上去找文了~ Here you are!!

大家快來一起填吧